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农村/牧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顺利召开

2017-10-17

2017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农村/牧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海拉尔市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办,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哈斯额尔敦副教授、赵宝海博士、以及三名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农村/牧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以“农村/牧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和“农村/牧区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为主要议题。来自香港、台湾、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的30多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在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学系主任哈斯额尔敦老师的主持下开幕,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古学斌教授及内蒙古大学代表哈斯额尔敦老师分别致辞。古学斌教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召开背景,表示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关注农村、牧区和边缘少数民族群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回应这些问题,向来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使命,我们只有自己在教育领域进行实践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哈斯额尔敦老师作为东道主欢迎各位与会者来到海拉尔进行学术交流,希望参会人员能就农村、牧区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有更多的讨论、交流和互动,共同探讨相关的实务模式。

会议开始,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刘紹华老师进行主题发言。作为《我的凉山兄弟》一书的作者,她通过反思在凉山地区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民族志社会福利研究的机会与挑战。通过分析社会福利的定义,对比民族志与社会福利、社会工作方面的异同,并结合其在凉山地区对艾滋病和麻风病的研究经验,提出民族志在对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作用。

随后,来自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梁军老师和中华女子学院的杨静老师分别进行主题发言。梁军老师以河南周山村作为案例,反思农村工作的参与和发动。杨静老师则以青海玉树的金巴案例,阐述如何落地扎根进行民族社会工作的开展。古学斌教授和杨静老师分别对与会者的主题发言进行回应,组织参会者就三个生动的案例进行讨论。

会议第二天,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大学、五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昆明学院、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惠州学院、内蒙古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学者及公益组织的实务工作者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会议根据与会者论文的不同主题分为:农村社会治理和乡村建设、民族地区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另类经验、农村/民族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反思与对话等四个阶段。与会者就每个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引发了热烈讨论。从学界到实务界,从理论概念辨析到实务工作模式探讨,各位讲者分别就自己关注的议题发表看法,推动会议进入高潮。

会议第三天,与会者一起来到牧区,参访了牧区合作社。牧民就当地的牧区嘎查(村)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就牧民的生活方式、牧区合作社的运营、牧区合作社的组织方式、牧民对治沙的经验以及草场承包责任制的看法与参会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表达其见解与看法。

发展与转型背景下,中国农村、牧区以及民族地区正面临快速的变迁。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的人与资本的跨地域流动,为农村、牧区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带来了各种机遇,同时也使农民和边缘群体人群的生活生计和传统文化面临着种种的挑战。农村、牧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研讨会致力于寻找社会工作在其中能发挥的价值以及如何回应这些机遇与挑战。有鉴于此,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先后举办了多场与农村/牧区相关的主题工作小组和研讨会。此次与内蒙古大学合办农村/牧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研讨会,通过理论探讨、概念辨析、实务介绍等多种方式,来与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反思可行的实践模式,以期能推动更广泛层面的同行者加入,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哈斯额尔敦老师主持会议

刘绍华老师做主旨发言

古学斌老师致辞

梁军老师做主旨发言


梁静老师做主旨发言

武俊萍博士会议发言

参会人员在牧区合作社交流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