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及东亚研究所的教授费立民(Flemming Christiansen)于5月18日在南校区举办为期8天的城镇化研讨课程。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那顺巴依尔教授出席了首场研讨课,并介绍了举办研讨课及推动教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在讨论课上,费立民教授与民社院的师生共同阅读、讨论城镇化研究中所涉及的现代性、社会互动、移民、属下性、中产阶级、城市社会空间、大都市,及后现代性等问题,同时也透过亲身示范,向学院的教师展示了国外大学上研讨课(seminar)的流程及方法,以作为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参考。
费立民教授的第一堂研讨课于5月18日中午13:00至14:20在南校区主楼10号会议室举行。期间费立民教授和与会的30多位民社院师生共同讨论城镇化的现代性问题。费立民教授指出,我们应该用“改变社会的性质让世界变得更好”这个指标来理解现代性。他认为,在这个指标下,城市建立了自身对卫生的要求,创造了开放、透明,与公平的空间,并通过理性与科学组织了自由的市场和社会秩序,这些都是现代性的特色。同时,也在这个指标下,“非理性”的群体(例如疯狂、疾病,与罪犯)被城市所排除,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被置入一个预先设计好的生活形态中。也正是在这个被安排好的生活形态中,造就了波特莱尔所描述的具备“短暂、飞逝、人际疏离”等特质的另一面城市现代性。
现场民社院的师生们也循着费立民教授的观点,就内蒙古牧区城市化、牧民迁移,及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标准等问题与费立明教授进行更深度的讨论交流,过程轻松愉快,让与会师生获益良多。
其后,至5月27日止(周六、日除外),费立民教授每天中午13:00至14:20将继续于南校区艺术楼3楼民社院会议室举办研讨课程,就移民、属下性、中产阶级、城市社会空间、大都市,与后现代性等城镇化问题进行学术交流讨论,欢迎有兴趣的广大师生前来共襄盛举。
(余炘伦 供稿)